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

三十七、摹仿寫作
  許多世界名畫有摹仿品,摹仿畫作的色澤、明暗、筆跡、線條‥‥與原作唯妙唯肖,有時連專家都認不出來。如果寫作也這樣,那就變成抄襲而非摹仿。
  過去有「天下文章一大抄」的譏人語句,抄襲是可恥、見不得人的行為。摹仿寫作並非抄襲,所以摹仿寫作與摹仿畫作有很大的差異。
  摹仿寫作的內容很多,包括摹仿標題、摹仿結構、摹仿文章的精神、摹仿詞句的運用、摹仿寫作的方式與技巧‥‥事實上,藉閱讀以提昇寫作能力就是一種摹仿,問題是如何吸收消化、如何融會貫通才能消弭摹仿的影子。
  摹仿也不一定是摹仿他人,有時是自己的後一篇文章摹仿前一篇文章。像之前介紹過的「四月荔花」,以訪友過程為骨幹,書寫作者對荔枝的體驗與情感,後來作者又以同樣的文章結構與寫作方式,再發表「月桃花」與「七月蘿蔔」,下節的散文賞析將分別提出來比較。
  摹仿寫作不一定是後者想仿效原作的「好」。而是後者想與原作抗衡,或者想要青出於藍的勝出。像「紅花記事」,它的標題、文章結構、寫作方式明顯與前兩篇「黃花記事」有分庭抗禮的意味,稍後的散文賞析也將提出來。
  在大陸的小麥收成季節,有一批人專門幫忙收割。依採收日程的南北差異,這批人就像遊牧者一樣,一地割過一地,有時一兩個月才完工回家。已故的歷史學者逯耀東先生曾以「麥客」為題,在報章上發表過文章。礙於著作權,不便登錄原作,但有一篇摹仿「麥客」的作品,「遊農」往後也將在散文賞析中提出來。
  在收藏家眼中,名畫的摹仿品不論多麼唯妙唯肖、多麼天衣無縫,其價值永遠不到原作的千分之一、萬分之一或千萬分之一。抄襲別人的作品當然是這麼不值錢,但摹仿寫作不同,在摹仿中成長,在摹仿中茁壯,最後可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。


 

3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李聖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